新天地天水市北道區(qū)渭南鎮(zhèn)吳家村的毛銀翠,是位有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讀中學)的中年女子,家庭年收入僅3000元左右,勉強糊口,根本交不起兩個孩子的學費,夫妻二人一籌莫展。來到“富平學!焙,她學會了不少原先根本不懂的東西。上崗后,她共被分配過3次。在第一個客戶家,她干了3個月,后因客戶暫時不需用人就把她送回了公司!案黄健庇謳退才帕说诙遥Y果她和客戶相處得非常好,但她卻主動提出不想在這家干了,因為每月450元的工資(這是根據(jù)客戶家服務的工作量而定的),不能解決她家中的困難!案黄健钡睦蠋熕斓卮饝怂恼埱螅瑢⑺龘Q到現(xiàn)在的客戶王女士家中。王女士有個生病的女孩,所以工資相對高些,每月可拿到700塊錢。
就是這每月700元的收入,改變了毛銀翠一家的生活。現(xiàn)在她最欣喜的是,用這些錢可以讓兒子把大學讀完了。
蔣燕琴是宕昌縣新寨鄉(xiāng)富坪堡子村一位19歲的女孩,已在北京干了1年半,現(xiàn)已是“富平家政中心”的一名專職接待員。她坦率地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經歷:剛到客戶家時每一天都是那么難熬,常一個人偷著哭,每天都有想回家的念頭,但在“富平”教師的開導下,加之客戶的包容、關心,終于挺了過來。
之后她干活越來越出色,并且“和客戶家的每個人都相處得非常融洽”,F(xiàn)在,她每月能掙600元錢,并且常常給家里寄錢,希望以此“幫助爸爸、媽媽買種子、肥料”,“讓他們看到女兒長大了,能給他們減輕負擔了”。在她的影響和鼓動下,去年4月,她的妹妹和侄女也都來到了北京,并且都“干得很好”。
作為一個相對不發(fā)達的省份,甘肅的貧困,不僅在經濟上,也在精神上。正如省婦聯(lián)一位負責同志說:“我省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低,盲從、依賴心理嚴重,思想穩(wěn)定性差,對家政工作認識不足,認為搞家政就是侍候人的,所以對外出務工積極性不高。”一些地方的領導對如何解決“三農”問題認識模糊,對本地區(qū)農村婦女勞務輸出工作不聞不問,也阻礙了扶貧新模式的推廣。
因此,要實現(xiàn)“甘肅三五年內向北京輸送三五萬家政服務人員”這個目標,甘肅各級婦聯(lián)干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對此,新任省婦聯(lián)黨組書記陳偉說:不管困難有多大,我們都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大產業(yè)來抓,繼續(xù)加大對外出務工婦女的培訓、輸轉,幫助更多的貧困婦女增收致富。
。ū景嬲掌杀緢笥浾邊谓s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