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從外來 情從心出
——馮沙駝攝影作品展觀后感
●王 鈺

一幅好的作品無論繪畫,或是攝影,其景都來自外來的“客”,“客”從外來,其情可從心出,有情才可出心竅,構(gòu)成媲美的作品。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難情,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之,留心便得,情從心來,非有一種芬芳悱側(cè)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碑斎淮嗽捳f的雖不確切,因情和景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但“言難情”而言,作為一個繪畫家、攝影家來說,我們覺得很是妥貼的。
元旦期間,馮沙駝攝影作品展出后,同樣有這種“言難情”之感,也就是說作品來自客觀事物,用鏡頭將它“吸收”進來。然而有的作品其意境、其情境恐怕不是那么簡單的一目了然,這其中的“言難情”蘊含著其“話中有話”的境界。正如馮先生所說“當我們面對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景觀,去欣賞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無不驚嘆天地造物之神奇;當我們面對各具特色的風(fēng)土人情,去探尋先輩前行的足跡,無不感嘆人類文明之博大精深……”是的,“一個瞬間的定格,它畢竟是歷史的記錄”。然而這記錄當中由于作者“心靈激流的涌動,思想火花的迸發(fā)”,用心去留神,用情去“說話”。用靈魂可告訴人們一個什么問題,這就是藝術(shù),這就是靈魂的“言難情”,“一言難以說清,難道還不清楚嗎?”這其中的“情”,是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道白”,告訴參觀者的是回味無窮的遐想和思考。

每幅作品是需要作者去留神發(fā)現(xiàn),用心去表達,用情攝入鏡頭,實際上也是將“情”輸入心田的“獨白”。也就是說,一幅作品的“再現(xiàn)”是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反映,作者雖是酷愛攝影,但十分是熱愛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美,熱愛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熱愛人與自然界的和諧,正因為諸多的“熱愛”才去“尋找它、發(fā)現(xiàn)它、用鏡頭展示它”。“使心靈不斷得到凈化,使靈魂不斷得到升華,使生活不斷得到充實”!逗椭C》的作品,是一位外國姑娘盤腿坐在河灘的草坪上,顯得是那樣的安然,幾只野生的鴿子悠然自得周旋在她身旁,離她不遠的河邊又有幾只閑遐的在啄自己的翅膀。此圖片告訴人們一個問題,人與自然界的和諧應(yīng)該是沒有敵意的,鴿子善良,人類也應(yīng)該善良,本都是動物,當然人是有思維的高級動物,可高級與低級應(yīng)有一個“和平共處”的生存原則,不該弱肉強食,人與動物是這樣,何況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更不用說了,這就是作者告訴人們“言難情”的意境!赌暋肥怯脭M人的手法攝拍的。一只黃顏色的小鳥(這是什么鳥?筆者不認識),兩只爪子緊緊抓住一枝,作者采用特寫鏡頭半側(cè)半正拍攝,只留鳥的一只眼睛在凝視,究竟凝視什么?也許責(zé)怨人類太無情,本是和諧的,為何只剩它一個,孤苦伶仃,多悲!“三親六友”哪里去了,都用人類的的獵槍橫掃了,我究竟犯著人類的什么了,你看我只不過占據(jù)森林的一枝,何必太殘忍呢?鳥在凝視人類,哪么人類凝視鳥又能說什么呢?使人不由想起父輩們說過的五十年代“打麻雀運動戰(zhàn)”,人們發(fā)瘋了,敲羅打鼓,從南山到北,從東山到西山打的麻雀東奔西竄,奔疲于命,從空中墜落于地。從今天的時代來看,人與鳥該凝視了。凝視吧!是鳥類的錯還是人類的錯?讓你去思考?《雙生相幫》給人又一個啟迪。童年時期,同胞兄弟之間(或異母同父,或異父同母),相依為命,濡沫相偎,可長大成家立業(yè),有的卻反目為仇,為遺產(chǎn)、為財物,甚至為一堵墻,為一條地界,為一棵樹,為一只羊,為一頭牛等大動干戈,互不讓步,發(fā)生悲劇者屢見不鮮,作者告訴人們應(yīng)常想曹植的《七步詩》為鏡鑒,相幫一生,和諧一生,這才是目的!兑蕾艘簧吠瑯痈嬖V人們夫妻之間和諧是永久的,同坐一條凳,依偎一生相伴,此圖看起來簡單,但其義深刻,因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依偎”才是社會的和諧!督疠x映巫峽》中的一輪剛初升的紅日映照三峽江面,薄霧中一輪船只乘風(fēng)破浪在運行,即將闖過峽谷兩山對峙的懸崖危巖,人生道路豈不是也是如此,人生的路就象一輪孤獨航行的小船,風(fēng)浪險阻無處存在,只要樹立起信心,會闖過難過,迎著朝霞,映出人生道路“輝煌”的。
《羊拉車》是一只弱瘦的羊要拉車上坐的三個十多歲的小孩,一只羊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們不言而喻,但確確實實一位維族老漢強要給羊套架,這就告訴人們一個問題,干什么事情要切合實際,夸大口,說大話是不現(xiàn)實的,實是求是這才是作者拍攝這幅作品的目的。
《夕陽下的渭河》,作者抓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一種材題。那晚霞映照下的渭河,山水灰蒙蒙,一條渭河猶如一條舞動的銀蛇,流動畫面,一輪落日雖說圓但又灰沉沉的在周圍放射出黃紅綠的余輝光芒,西北的山川,夕陽夕下,本來容易給人一種傷感印象,但這幅圖片給人以親切溫柔而又蒼茫的感覺,表現(xiàn)了作者把孤寂的西北情景巧妙地溶化在廣柔的自然美妙之中,加深了人們的深切感受。
“藝術(shù)的份量取決于情感的輕重”。攝影,也是一門藝術(shù),是藝術(shù)就充滿著文學(xué)、哲學(xué)、心理學(xué)、美學(xué)等,是綜合藝術(shù)的反映(當然筆者不排除記實性),這要相當?shù)男睦锼刭|(zhì),是心靈的火花給人們一種美的感受。馮先生《如此多嬌》的攝影作品展覽,采取不同的手法,不同的角度,以景求神,以人求心,以心求靈魂!爸夭蕽饽庇谩把劬Α闭f話,風(fēng)光圖片是實景與人的心靈水乳交融結(jié)果,以山相襯,以水相映,以人為靈性,形成一幅幅完善和諧的特定境界,就象一首詩寓比寄興,景中有人,人景有靈,情調(diào)悠揚,節(jié)奏舒展,處處顯示著環(huán)境美和人文美的和諧意境。比如《馬林河的峽谷》、《銀瀑流暉》、《太行峽谷》、《云臺山》、《黃果樹瀑布》等等,那氣勢、風(fēng)姿、神采和境界無不給人一種贊嘆之美。
綜述馮先生的攝影作品,不管是人物,還是風(fēng)光,不管是國內(nèi)的,還是國外的。其民俗,人物衣飾,生活習(xí)慣等等,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畫面,給人耳目一新,大開眼界。也就是說所攝入馮先生的鏡頭的,吸引人們眼球的對象;或山或水,或鳥或人,或風(fēng)或雪,或綠草或大漠,或境或情,或衣或帽,或走或坐,或靜或動,或內(nèi)容或形式,變化多姿,井然不亂,給人一種心靈上的美。每幅作品蘊含著哲理,蘊含著故事,折射著生命之光的激情。也給天水人民帶來一朵朵璀燦的奇葩,這就是“景從外來,情從心出”的作品展覽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