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繪畫藝術真正接地氣、出精品,通過人物形象深刻反映歷史的回聲和時代的脈搏,真正體現正能量。6月6日,天津市和平區(qū)文聯(lián)組織美術家深入我市秦州區(qū)最偏遠的鄉(xiāng)村寫生。采風團由作家秦嶺帶隊,成員由活躍在北京、香港、天津等地的天津籍油畫家葉祖茂、張禮軍、宮文琦、劉志平、劉武進以及來自天津文學院、天津電視臺、天津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天津工藝美術學院的部分攝影家、學者、作家扈其震、劉汝君、嚴鳳琴等10多人組成。
此次采風本著打破當前畫壇在某些領域“重技術,輕生活;重形式,輕內容”的桎梏,在采風形式上力戒走馬觀花,主動消減陜甘寧老區(qū)的多個寫生點,一頭扎進千年古剎慈航寺所在地汪川鎮(zhèn)蘇成村,在表現形式上完全采取人物素描的形式,在表現對象上選取既能體現歷史同時又能反映時代的當代農民形象,囊括了包括種植戶、養(yǎng)殖戶、護林員、鄉(xiāng)村教師、鄉(xiāng)村醫(yī)生、返鄉(xiāng)打工仔、留守婦女兒童等男女老少,在積累素材上采取與農民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力求把寫生對象與社會背景、時代變遷、民情風情、地域文化相結合,客觀真實地反映農村社會變革中農民物質和精神領域發(fā)生的變化。短短4天里,采風團成員吃農家飯,住火炕,不畏風雨,累計創(chuàng)作人物素描80多幅,攝影22800多張,積累寫生對象200多個。寫生期間,采風團成員還與正在這里為慈航寺雕塑佛像的我國著名雕塑大師何鄂、麥積山藝術研究院段一鳴以及當地書畫愛好者20多人,就敦煌藝術與中國佛像雕塑、藝術理念和生活態(tài)度、現代美術表現生活的路徑等熱點話題,在農家小屋舉辦了別開生面的座談會。何鄂關于當年創(chuàng)作《黃河母親》、《成吉思汗》等著名雕塑作品的體會,引起藝術家強烈的共鳴。采風團團長秦嶺認為:“我參加過許多座談會,這是體會最深的一次!币晃晦r民大爺感慨地說:“如今的畫越來越看不懂了,但這些畫家的到來,讓我看到了我們農村生活的真實樣子”
據悉,和平區(qū)文聯(lián)將在年底在津舉辦采風成果展,并在寫生作品中篩選出精品結集成冊,回報社會。 (趙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