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今年縣文明委在全縣范圍內(nèi)組織開展了第三屆道德模范的推薦評選工作。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共推薦敬業(yè)奉獻、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和助人為樂四類人選30名,經(jīng)過摸底初審,初步確定12名同志為秦安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候選人,現(xiàn)將這12名同志的事跡陸續(xù)進行展播,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和廣大群眾的意見。
【秦安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展播】之九:
守望大山
——秦安縣蓮花鎮(zhèn)姚屲村紅崖教學點代課教師李根柱

二十六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一瞬,而在人生中有多少個二十六年啊!為了大山中的一群孩子,李根柱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給了他熱愛的教育事業(yè),為了孩子們能多學習些知識,走出大山,李根柱在這個大山深處的學校耗費了人生中閃光的二十六年。
李根柱是一位農(nóng)民的兒子,是喝大山的水長大的,對于農(nóng)民的艱辛,農(nóng)民的貧窮和愚昧,他深有體會。1988年春,剛剛高中畢業(yè)生的李根柱,適逢縣教育局招考民辦教師,他報了名,并有幸考中,從此定格在蓮花鎮(zhèn)紅崖教學點。

在這個教學點上一干就是二十六年,這期間的辛酸苦辣,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地位的尷尬,收入的低下,生活的窮困潦倒,工作的艱苦緊張,幾乎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是當他在幾間無門無窗的幾平米大小的教室里,面對十幾個衣衫破爛但眼神充滿求知欲望的山里娃時,堅強的他并沒有被困難嚇倒 ,而是知難而上 ,硬是將一個瀕臨倒閉的學校重新拉了起來 。
李根柱剛到教學點,兩間無門無窗的教室,十幾條殘缺不全的桌凳,十二個衣著不整的山里娃,是這所學校的所有家當。但是李根柱并沒有被嚇倒,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始了他艱難而又心酸的教學生涯。每天披星戴月,奔走在山坡兩峽呈W形的六公里的羊腸小道上。二十六年行程近六十萬公里,鞋不知道穿破了多少雙,無從知道。多少次連滾帶爬,多少次險象環(huán)生,常常是一身泥巴一身汗。

(李根柱每天必走的捷徑)
記得有一次大雪天,雪厚路滑,在險處,腳下一滑,差點摔下懸崖,是石坡上一棵小草救了他的命,當我手腳并用爬上來時,驚了一身冷汗。其實這樣的經(jīng)歷不知有多少次啊。第二年李根柱的辛勞得到了回報,他所帶的年級的課在原好地鄉(xiāng)教委組織的統(tǒng)考中一、二年級雙科成績名列全鄉(xiāng)二十多所學校第一,得到了鄉(xiāng)黨委、鄉(xiāng)政府的表彰獎勵,該教學點校被評為“先進學校”,他也因此成為最年輕的縣“縣園丁”侯選人。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這樣的老師身邊成長?可紅崖自然村的孩子在教學點讀完二年級后,需要去隔著一道溝的姚洼小學繼續(xù)上學。因路遠溝深,一些孩子讀完二年級就得輟學了。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李老師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勸說鄉(xiāng)親們讓孩子們返回學堂,并應群眾要求,把原來的兩個年級增加為四個年級,一個人帶所有課程,而且每個年級的考試成績年年名列全鄉(xiāng)前茅,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認可,也招來了鄰村孩子到該校就讀,學生最多是將近一百,年級最多是六個年級,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隨著學生的逐年增加,小小的學校不能容納更多的學生,村民們自發(fā)為學校蓋了兩間教室,一間休息的宿舍,辦學條件和以前相比有了較大的改善。每年到農(nóng)忙時,村民們自愿為他收莊稼,干農(nóng)活,這使他更加用心干好這份工作。六個年級,幾十門課,一個人忙不過來,就花錢請了一個剛畢業(yè)的師范生幫忙,兩個人的課表每天爆滿,但是這位師范生只干了兩年,就撐不住不干了,他又一個人默默地挑起了這個擔子。后來教育布局調整,撤掉了五六年級,工作壓力減輕了許多,但還是四個年級,幾十門課程,每天十幾門課,學生休息他批改作業(yè),隨著年齡的增大,有點力不從心。但他從沒叫苦,還是兢兢業(yè)業(yè)干著他的工作。

復式教學最明顯的特點是任務的多端性。李根柱一人執(zhí)教四個年級,課頭就有幾十個,另外還有少先隊等各種課外輔導。教無定法,在他這里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他同學生一道,從創(chuàng)建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班級、學校精神風貌做起,讓學生通過“結對子”等形式,為自己尋找最佳搭檔,使學生融入到充滿虎氣(開拓)、猴氣(創(chuàng)造)、人氣(精神)、和氣(團結、和諧)、大氣(人格、氣質)的班風、校風建設中來,學校成了一個充滿愛心、歡樂和愉悅的大家庭。多年里,曾創(chuàng)下“十連冠”的佳績,他本人得到縣、鄉(xiāng)的多次的獎勵,該學校五次被評為“鄉(xiāng)鎮(zhèn)先進學校”。
還記得他來紅崖教學點時,他對著學生說,“很高興能夠成為你們的老師,我將以實際行動證明我們學校并不比別的學校差,而且還要使你們感覺到生活在紅崖學校是多么的帶勁!”李根柱不僅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忘記了自己,忘記了家。每天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校。既是老師,又是媽媽,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校的所有情況,都在他的視線之內(nèi)。不知道有多少次為學生墊過書本費,不知道幫助過多少有困難的孩子。雖然他也很困難,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失學,他有時負債幫他們,得到家人的抱怨不知有多少。有個孩子大學畢業(yè),工作了,還欠著他的幾百書本費呢。每天從早上忙到傍晚,疲憊不堪,晚上回到家又要干家務,干著似乎常人無法完成的工作,卻拿著少得可憐的報酬,真是苦不堪言。由于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他得了腰間盤突出病,現(xiàn)在晚上睡下腰痛的厲害,沒錢不敢上醫(yī)院,也沒有時間去,因為孩子離不開他,要是他去治病,學校就得關門。
有一次,一個學生家長找到他,說他的孩子一點不喜歡學習,已經(jīng)換了好幾所學校了,現(xiàn)在呆在家里,讓李老師的學校讀書。通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和觀察,他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很有個性 ,通過李老師循循誘導 ,他進步很大,也喜歡上課了,初中招生考試時,成績非常優(yōu)秀,假期里他來看我,并告訴我,你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老師,上課不照本念,你上課雖然時間很短,但教會了我要學的東西,不枯燥,我愛聽。

(資料圖片:中午和離家遠的學生一起用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痹谌粘9ぷ髦,他把對學生的愛滲透到衣食起居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雨雪天回不了家,他就同幾個離校較遠的學生一道,吃住在學校,一直堅持到他們上完四年級離校;前幾年村里沒有藥店,他考慮到學生活動時難免會出現(xiàn)小問題,手頭總置些創(chuàng)可貼之類的小藥品備用。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校就像一個快樂、和睦、幸福的大家庭。難怪家長們說:“孩子有李老師帶著,我們放心了!
紅崖教學點地處邊遠山區(qū),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水要自己挑,飯要自己做,幾盒粉筆常常要到幾十里外的集鎮(zhèn)上去賣。李根柱一個人,一所學校,既是老師,又是媽媽,任勞任怨,既要教書,又要管理。校長、教員、少先隊輔導員、校工等一身挑,開全了語文、數(shù)學、體育、美術、英語等所有的課程,力求讓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里里外外,大小事兒,都要去做,記不清有多少為孩子們處理過傷口,衛(wèi)生紙用了一包又一包,創(chuàng)可貼用了一盒又一盒。說不上勸返過多少個失學兒童,苦口婆心,口干舌燥,每當一個個失學孩子重新回到課堂時,我會長長的出一口氣。無數(shù)次放棄節(jié)假日,義務為孩子補課,有時去學區(qū)開會耽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只得放棄假日。得到家人的抱怨不知道有多少?一切的一切,都由他一個人默默地承擔!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呢?責任,一份沈甸甸的責任。

李根柱老師一家五口,父親已八十一歲高齡,兩個孩子都在上學,農(nóng)活和家務都落在了妻子一個人身上,由于常年辛勞,讓她患有多種綜合疾;李根柱每天忙著學校的事,也沒時間干家務和出外打工賺錢,每月領著800元的代課費,入不敷出,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債臺高筑,全憑親朋好友的幫助暫且支撐。親朋好友也勸過不知有多少次,讓他放棄,但是他知道,如果現(xiàn)在他走了,將意味著一群山里娃的失學,這是他不想看到的。如果當初他選擇放棄,我的生活不會如此糟糕。家里人有病無錢治,每年為孩子的學費而發(fā)愁呀!

當?shù)厝朔Q贊他為山村教育之根,鄉(xiāng)民教育之柱。今年三月,學校實施了校舍改造,他既要教學,又要負責修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吃在學校,住在工地,使命激勵著他,使他前進的腳步卻更加堅定了。
“無聲潤物三春雨,有心護花二月風”。這就是李根柱老師——一個普通山村教師平凡而偉大、深遠而悠長的師愛情懷,更是他潛心于教育,傾情于學生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