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是諸多因素影響的結果”
【本報訊】2006年10月20日《天水日報》一篇題為“蘋果生病,愁煞果農”的報道引起了市上領導和市林業(yè)局領導的高度重視。近日,就麥積區(qū)甘泉鎮(zhèn)八槐村部分果農反映的蘋果質量問題,市果業(yè)產業(yè)化辦公室和市果樹研究所組織技術人員前往八槐村進行調查。
調查表明,八槐村有果園面積134畝。村民李新民家種植蘋果4畝,5月份,李新民為他家種植的富士蘋果套“德盛”牌果袋2.2萬個,10月中旬采果后發(fā)現,套袋蘋果上出現了霉點和果銹,懷疑與果袋質量有關。從李新民家二層樓上貯藏的套袋蘋果堆不同處隨機取樣表明,有病斑或果銹以及其嚴重程度分5級,共調查275個果子,病果率為50.9%,病情指數為18,同時調查堆在院中的光果(未套袋果),其病果率為56%。該村李九生等兩戶的套袋蘋果果實上不同程度也有病斑及果銹存在,說明套袋果與光果都存在質量問題。通過實地查看,李新民作務的果園樹體衰弱、新梢葉片均有白粉病發(fā)生,早期落葉病也較為嚴重,同時也看到該村其他農戶的果園,整體管理水平不高,果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
技術人員還對麥積區(qū)伯陽鄉(xiāng)、元龍鄉(xiāng)、馬跑泉鎮(zhèn)的四個村使用“德盛”果袋的果園進行了隨機調查。伯陽鄉(xiāng)保安村張新民家套袋0.8萬個,病果率為5%;劉旺水家40多株樹,套“德盛”袋1.2萬個,“大林”袋0.6萬個,果品已基本銷售結束,殘次果僅剩50多公斤,兩人均反映“德盛”果袋使用情況不錯。元龍鄉(xiāng)井兒村韓彩龍家剛從樹上采摘下來的蘋果堆在果園里,其果面潔凈,病果率不足3%,韓江龍、韓如海兩戶的病果率為4%,他們對“德盛”牌袋子都較認可。馬跑泉鎮(zhèn)陽灣村周家莊李力亞的家里正值蘋果裝箱,套“德盛”果袋4.3萬個,裝960箱,剩下的殘次果只有2000多個,病果率為4%左右。實地調查發(fā)現上述村果園樹體生長健壯,葉片完好,發(fā)病輕。這充分說明要生產優(yōu)質套袋蘋果,除選用質量好的果袋外,果園的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花果管理等綜合技術是主要因素。
調查結論:八槐村套袋蘋果出現質量問題是綜合因素影響的結果。
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該村果園的技術指導,提高果農的技術水平;要加強病蟲害適時防治,尤其要重視蘋果套袋前的病害預防;建議工商部門加大對果袋質量的監(jiān)管和劣質果袋的查處工作,提醒果農使用技術部門推薦的果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