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后”的國乒,是中國“夢之隊”此番失利的深層原因?
2010年5月30日晚,中國女乒不可思議地丟掉了保存17年之久的考比倫杯。頓時,“國乒兵敗”成為了國人熱議的話題……那么,中國“夢之隊”為何會在莫斯科崩盤,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內(nèi)幕和隱情呢?

施之皓在比賽中指導郭躍(資料圖)
雪藏主力,馬失前蹄
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這樣的場面:當馮天薇拿下致勝的最后一分,新加坡隊的昔日一姐李佳薇從場邊的座椅上蹦了起來,沖進了場內(nèi),和隊友們緊緊擁抱在了一起……能夠從中國隊手中奪得冠軍,新加坡隊欣喜若狂,喜極而泣……
“在決賽之前,我就跟隊友和教練說,這一回新加坡隊該有突破了。結(jié)果,真的應驗了我賽前說的這句話……”手捧沉甸甸的考比倫杯,心情大好的李佳薇向現(xiàn)場采訪的記者吐露了自己的心聲。李佳薇何以如此自信?據(jù)相關人士透露,在中國女乒主帥施之皓公布了由丁寧、劉詩雯和郭焱三人出戰(zhàn)決賽的名單后,新加坡隊員心里就一陣暗喜:“中國女乒把兩名小將放到了前兩單的位置,機會不就來了嗎?”
業(yè)內(nèi)人士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女乒在決賽時,雪藏了郭躍和李曉霞兩位經(jīng)驗豐富的中生代實力選手,由小將來擔綱重大比賽,這一布陣存在著明顯的冒險成分。施之皓為何要這樣做?
從本屆世乒賽團體賽上場次數(shù)與順序上不難看出,劉詩雯已被主帥施之皓圈定為“第一單打”。小組賽中,劉詩雯4次出場,與丁寧一起成為中國女乒在小組賽中出場次數(shù)最多的隊員。在1/4決賽中,劉詩雯擔任第一單打角色,在首盤以3比1力克荷蘭選手李佼之后,劉詩雯在半決賽中再度出任第一單打,在第二盤以3比1戰(zhàn)勝日本選手平野早矢香。決賽中,中國隊在出場陣容中延續(xù)了1/4決賽與半決賽的陣容,派遣劉詩雯、丁寧與郭焱分別擔當?shù)谝缓偷诙谌龁未。相比之下,郭躍和李曉霞自小組賽結(jié)束后便被教練組以“身上有傷”為由打入冷宮。
對于郭躍和李曉霞被棄用,直到現(xiàn)在,主教練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倒是助理教練孔令輝在賽前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他認為,郭躍和李曉霞再次被雪藏,與此前她們在團體賽中曾輸給過新加坡選手不無關系。那么,施之皓又為何繼續(xù)使用劉詩雯和丁寧出任第一第二號單打呢?孔令輝解釋說:“一個是丁寧和劉詩雯在以往與馮天薇和王越古的比賽中沒有輸過;第二,前一段的封閉訓練,她們的狀態(tài)都比較穩(wěn)定,因此派她們打第一、第二號位置。”很多人在賽前都認為,只要中國隊能夠贏下新加坡一號馮天薇,那么冠軍就是囊中之物。而派出丁寧打馮天薇,也是教練組的精心安排。“最近大半年丁寧和她的比賽打得比較多,打了六七次都贏了。在賽前準備會上,我們都還認為是丁寧打馮天薇更加有利。而劉詩雯第一單打?qū)?A >王越古也使整場比賽更合理。”
其實,孔令輝這樣的分析僅僅是理論上的,或者說是紙上談兵而已。作為國家隊中經(jīng)驗豐富的資深教練,我們相信施之皓不會不明白世乒賽的決賽不同于此前的小組賽、1/4決賽、半決賽,而決賽時我們所面對的對手也絕不同于荷蘭隊、日本隊,沒有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核心隊員,能承受住場上的巨大壓力嗎?何況此前,丁寧多次都是在決勝局才艱苦戰(zhàn)勝馮天薇的,如今是世界大賽的決賽,年輕選手能有多少把握?
對劉詩雯而言,雖然其在近兩年上升勢頭迅速,在與隊友競爭“一姐”的過程中占得一些優(yōu)勢?墒,單從技術與實力上來說,劉詩雯目前還無法完全勝任第一單打的重任。從技術上看,劉詩雯前三板能力較之過去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此番在決賽的相持過程中,她在旋轉(zhuǎn)方面還是有所欠缺。同時,劉詩雯在決賽中也未能表現(xiàn)出第一單打應有的“舍我其誰”的霸氣,當處于場上困境時,在應變能力與調(diào)整能力上還需提高。
可就是這樣一位大賽經(jīng)驗欠缺、心理抗壓能力仍欠火候的年輕選手,卻被施之皓委以重任。相反參加過4屆世乒賽、兩屆奧運會的郭躍卻只能作壁上觀。
“如果你是一位公正的教練,你會這么排兵布陣嗎?”在中國女乒丟掉了世乒賽冠軍后,有網(wǎng)友在乒乓論壇提出了這樣的質(zhì)疑。隨后,不少跟帖笑稱: “劉詩雯和丁寧肯定是施之皓的‘嫡系’,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得通……”
隨后,記者采訪了幾位資深的業(yè)內(nèi)人士,他們在談及女乒這次排兵布陣時,同樣是頗有“感慨”:一般說來,在王楠和張怡寧兩大一姐相繼退役后,郭躍應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姐接班人,她也有能力挑起這個大梁?勺屓艘馔獾氖牵S卻與一姐的位置漸行漸遠,反倒是沒有大賽經(jīng)驗的小將劉詩雯卻深受主教練的器重。其實,教練在選擇隊員時多少帶有一些個人的喜好色彩,這本無可厚非。可如此快速地“提拔”劉詩雯,則有些“拔苗助長”的味道了。 說到底,決賽前施之皓根本就沒有想到會輸球,否則絕不會把經(jīng)驗豐富的郭躍和李曉霞“雪藏”。兩周前,中國女子羽毛球隊在吉隆坡意外負于韓國丟掉了尤伯杯,當時總教練李永波曾無比感慨地說:“如果隊里能有一兩個經(jīng)驗豐富的選手,如果像謝杏芳和張寧這樣的隊員還在隊中的話,我們絕不會輸……”這就是“老隊員” 的作用。再比如,當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前,老將鄧亞萍狀態(tài)起伏不定,一系列比賽一輸再輸。可是到了奧運會的賽場上,她再現(xiàn)英雄本色,一鼓作氣拿到單打和雙打兩項冠軍……
目前,劉詩雯雖然頭頂世界排名第一的光環(huán),可這并不等于她就是國乒核心選手了。世界排名是根據(jù)打巡回賽的成績排定的,可讓她在大賽中挑大梁則控制不了局面。讓我們看看新加坡的那些海外兵團吧:主教練周樹森,資歷和能力絲毫不在施之皓之下,而且在決賽中施之皓重用的丁寧,正是周樹森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馮天薇、王越古當年同樣是國家隊中的一流好手,只是因為沒有像劉詩雯那樣的機遇,因而遠走他鄉(xiāng),繼續(xù)自己的乒乓夢……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海外兵團”遭遇中國隊時,從來都是不用動員就有超水平發(fā)揮。再加上她們自身水平本來就與中國選手很接近,這樣一來,“冷門”誕生的條件自然就形成了。
賽后,無論是國乒領隊還是主帥都表現(xiàn)出了足夠的“大度”。施之皓稱:“這次比賽也讓大家看到中國隊不是沒有對手的,回去后更有目標,更清楚怎么練。我認為批評也好,什么也好,運動員輸球是很正常的。批評、壓力……運動員必須要經(jīng)過這個階段,尤其是代表中國隊出戰(zhàn)的運動員,必須要過這一關。輸球應該說問題出現(xiàn)在我們自己,沒有發(fā)揮更好,場上把控局面不夠,年輕付出代價,我認為這也很正常!痹谑┲┑闹v話中,始終沒有提到“排兵布陣”和“大意失荊州”的問題。
其實,在世乒賽決賽前,就有人提到了“八連冠”是中國女乒一道“神秘魔咒”的說法。1975年至1989年,中國女乒連續(xù)八次奪得世乒賽。 1991年春,中國派出了由鄧亞萍、喬紅、高軍和陳子荷四人組成的陣容,出征在日本千葉舉行的第40屆世乒賽。當時,朝鮮和韓國兩支乒乓球隊組成了“朝韓聯(lián)隊”參賽,這支隊伍擁有玄靜和、李粉姬、俞順福等名將,具備與中國隊爭奪冠軍的實力。即便如此,賽前輿論仍然更看好中國女隊。決賽果然在中國女乒和朝韓聯(lián)隊之間展開,經(jīng)過五盤鏖戰(zhàn),中國隊出人意料地以2:3失守,無奈地交出保存了16年的考比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