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9日,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急診科護士長劉靜在龍年最后一天堅守崗位。劉靜已經連續(xù)4年春節(jié)在崗位上度過(拼版照片)。當日是農歷除夕,在萬家團圓歡度春節(jié)之時,有人在龍年的最后一天,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用自己的付出,書寫著各自崗位的除夕堅守故事。醫(yī)生、護士、警察……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當記者問到除夕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感受時,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習慣了,崗位需要我們堅守,也為了更多的人團圓!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2月9日,家在甘肅的廚師宋玉明在銀川一家飯店廚房為客人準備年夜飯。宋玉明連續(xù)2年春節(jié)沒有與家人團聚,他最大的愿望是在除夕夜為家人做一頓年夜飯(拼版照片)。當日是農歷除夕,在萬家團圓歡度春節(jié)之時,有人在龍年的最后一天,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用自己的付出,書寫著各自崗位的除夕堅守故事。醫(yī)生、護士、警察……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當記者問到除夕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感受時,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習慣了,崗位需要我們堅守,也為了更多的人團圓!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2月9日,新華社記者盧鷹在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采訪堅守的護士、醫(yī)生,而他本人也是除夕崗位堅守者之一(拼版照片)。當日是農歷除夕,在萬家團圓歡度春節(jié)之時,有人在龍年的最后一天,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用自己的付出,書寫著各自崗位的除夕堅守故事。醫(yī)生、護士、警察……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當記者問到除夕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感受時,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習慣了,崗位需要我們堅守,也為了更多的人團圓。”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2月9日,銀川鐵路公安處乘警劉偉在銀川開往廣州的1295次列車上。劉偉已是連續(xù)3年在列車上過除夕(拼版照片)。當日是農歷除夕,在萬家團圓歡度春節(jié)之時,有人在龍年的最后一天,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用自己的付出,書寫著各自崗位的除夕堅守故事。醫(yī)生、護士、警察……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當記者問到除夕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感受時,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習慣了,崗位需要我們堅守,也為了更多的人團圓!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2月9日,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急診科急診監(jiān)護室的護士與醫(yī)生在龍年最后一天堅守崗位。他們幾乎每年的春節(jié)都要在重癥監(jiān)護室度過(拼版照片)。當日是農歷除夕,在萬家團圓歡度春節(jié)之時,有人在龍年的最后一天,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用自己的付出,書寫著各自崗位的除夕堅守故事。醫(yī)生、護士、警察……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當記者問到除夕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感受時,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習慣了,崗位需要我們堅守,也為了更多的人團圓!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2月9日,銀川火車站客運員王嬌在車站內。送走當日上午的第一趟列車,空蕩蕩的候車大廳里顯得很冷清。王嬌已經連續(xù)5年沒有與家人一起過春節(jié)了,她剛剛做了媽媽,孩子只有6個月大(拼版照片)。當日是農歷除夕,在萬家團圓歡度春節(jié)之時,有人在龍年的最后一天,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用自己的付出,書寫著各自崗位的除夕堅守故事。醫(yī)生、護士、警察……他們來自不同的崗位,當記者問到除夕不能與家人團圓的感受時,他們提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習慣了,崗位需要我們堅守,也為了更多的人團圓!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