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137人的“甘”心情愿
——甘肅援鄂第一批醫(yī)療隊在武漢抗擊疫情直擊

甘肅援鄂醫(yī)療隊臨時黨支部舉行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

醫(yī)療小組進入隔離病區(qū)前相互鼓勵。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
摘下護目鏡,臉上被勒出的印痕清晰可見。
甘肅援鄂醫(yī)療隊隊員、省人民醫(yī)院ICU護士伍嚴駿隔著口罩深呼吸了一口氣。因為,6個小時緊張的工作,她必須全神貫注。
在她身后幾米的地方,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最“前線”——武漢中心醫(yī)院后湖院區(qū)的隔離病區(qū)。
“我不后悔作出這樣的選擇!來的時候就甘心情愿!”伍嚴駿脫下厚厚的防護服,準備回住地吃飯休息,再迎“戰(zhàn)”下一個“6小時”。
穿上防護服就要全力以赴,自己脫下時卻意味著另一組“戰(zhàn)友”就要進入抗擊疫情的“戰(zhàn)場”。
每當交接班的時候,伍嚴駿都會看著“戰(zhàn)友”的背影默默祝福:“希望他們都順順利利!”
這是一次生命的千里馳援,137名甘肅的醫(yī)護人員,為了救死扶傷,毅然決然地選擇“逆行”。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甘肅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抽調精兵強將挺進武漢。
到1月31日下午3時,甘肅醫(yī)療隊已經在武漢戰(zhàn)斗了整整三天三夜。
24小時準備!
1月28日,15時05分。
搭載著137名甘肅援鄂醫(yī)療隊隊員的東航MU700航班在武漢降落。
“有幸能送你們奔赴前線,愿你們一切順利,等你們凱旋時,我們去接你們!”機上廣播中傳來的聲音,讓原本沉默了兩個多小時的隊員們瞬間淚目。
張燕琴與身旁的一位女隊員緊緊地靠在了一起。
在踏上飛機的那一刻起,每一個人都明白此行的責任與意義。
“笑著走”,是他們留給家人、同事淚光里的形象。
把淚水藏在心底,是因為肩上扛著的責任。
張燕琴在前線日記里面寫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前方的路途很艱辛,但我有信心面對一切,我要為國而戰(zhàn)!”
這就是137名隊員共同的心聲。
正是因為心中燃燒的奉獻熱情,他們幾乎沒有被車窗外空寂的街道所感染。
一路向著目的地進發(fā)。
武漢中心醫(yī)院后湖院區(qū),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定點醫(yī)院,137名醫(yī)療隊員“整建制”入住這里。
武漢市專門對醫(yī)療隊安排了距離醫(yī)院不遠的一處運動員培訓基地,保障醫(yī)療隊的食宿。
“武漢市對我們醫(yī)療隊非常重視,各項保障工作都做得很好!”甘肅醫(yī)療隊領隊、甘肅省人民醫(yī)院副院長蔡輝說。
時間就是生命。蔡輝安頓好隊員后,立即前往后湖院區(qū)對接救治工作。
“希望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一線!”蔡輝說,這是他與后湖院區(qū)溝通時聽到最多的,醫(yī)護力量的不足,讓醫(yī)院陷入緊張。
晚上7時從醫(yī)院出來時,蔡輝知道——醫(yī)療隊的準備時間只有24小時。
“必須爭分奪秒準備,29日晚上7時準時接管任務病區(qū)!辈梯x給整個醫(yī)療隊下了第一道命令。
然而,決不能盲目沖鋒。
盡管來之前已經做過專門的培訓,但是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任務,全力救治每一個病例,還有保護好自己,的確,不容易!
在武漢的第一個晚上,蔡輝就沒有休息好。他在心里反復梳理著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生怕出現紕漏。
接受國家級專家的培訓和指導,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準備工作。蔡輝要求每一個隊員都要認真聽、反復學,不敢有絲毫馬虎。
隊員們不斷地練習!罢麄防護裝備的穿戴需要經過20多個步驟,每一步都要規(guī)范、嚴格! 只有把自身的防護做好了,才能去救治病人!贬t(yī)療隊隊員、甘肅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呼吸科主任張旭輝說。
1月29日晚7時,在做好一切準備之后,醫(yī)療隊全面接管了后湖醫(yī)院的兩個病區(qū)。
6小時一輪換,不能吃不能喝
在醫(yī)療隊接管的病區(qū)都是確診和高度疑似病例。
“我們全力救治每一個生命,這是醫(yī)生的職責和使命!”蔡輝給隊員們打氣。
醫(yī)療隊科學調配力量,將隊員分為4個小組,6個小時一輪換,嚴格按照程序開展工作。
“穿上防護服就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蔽閲莉E說。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安全防護,同時也是為了不浪費醫(yī)療物資。
“我們少換一次防護服,就可以多一次救治的機會。”張旭輝知道,醫(yī)療物資緊缺還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
第一次進病區(qū)之前,伍嚴駿和隊員們都有些緊張。
“但是一進去就馬上忘了,因為你要時刻去關注病人的狀況,哪里有時間讓你緊張!”伍嚴駿說。
張旭輝有著多年呼吸疾病治療的經驗。1月30日上午8時,他第一次進入病區(qū)。
“病人的情況基本平穩(wěn),我們的救治也很順利!彪m然是第一次小組磨合,但總體上都很順暢。因為,大家都心無旁騖,工作都十分專注。
在救治中,很多病人聽到醫(yī)生和護士從甘肅而來,都伸出大拇指表示贊揚和感謝!
一位病人說,看到他們來心里踏實了許多。
張旭輝說,6個小時其實能夠坐下來的時間不多,隨時都有診鈴在響,必須來回在病房內穿梭。
厚厚的防護服把隊員們裹在里面,經常是汗流浹背。
“就那樣堅持著,直到交接班。”伍嚴駿說。
事實上,雖然是6個小時一輪換,加上交接的時間,一個班都在8到9個小時之間。交接之后才能回住地吃飯、休息。
就這樣,沒有一個人說后悔!
陽光下的“露天會議室”
第一輪次的診療結束后,就意味著不能聚集在會議室開會了。
“盡管我們建立了微信群,但是一些事情還是需要及時商議、快速解決!”領隊蔡輝說。
怎么辦?
醫(yī)療隊想出了一個辦法——在陽光能夠照射到的地方開會。
于是,后湖院區(qū)的一個小廣場就成為甘肅醫(yī)療隊的“露天會議室”,臨時商討工作,研究分析解決問題。
1月31日上午10時,“露天會議室”舉行了一場特殊儀式——甘肅省第一批援助湖北應對疫情醫(yī)療隊臨時黨支部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40多名共產黨員齊聲宣誓!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重溫入黨誓詞,感覺熱血沸騰,戰(zhàn)勝疫情的決心更加堅定!”張旭輝說。
在進入病區(qū)的這幾天時間里,黨員都是沖鋒在前。張旭輝說,黨員特別是領隊、組長都是把最危險的工作親自去做,保護年輕的醫(yī)生。
穿刺、輸液,有難度的都是黨員沖在前面。
“雖然我們來自全省各地不同的醫(yī)院,但是在武漢,我們就是一個團隊!睆埿褫x說。
很多人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和武漢在一起,同“甘”共苦,每一個醫(yī)療隊隊員都是英雄。
“在前線,我們必須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不辜負省委省政府的重托,不辜負2600萬隴原父老鄉(xiāng)親的期盼,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去,圓滿完成任務!”蔡輝說。
希望陽光一直照射在這個廣場上。
一切安好!
“一切安好!”這是隊員們每天休息時發(fā)出最多的一句話。
“進入病區(qū)是不能帶手機的,下了班打開手機一看,幾百條問候的、祝福的信息。那一刻很感動,也很內疚!” 伍嚴駿說。
幾乎每個人都這樣,心里其實有很多話想說,但又強忍著不說。“就是不想讓家里人、同事朋友們擔心!”
一句簡單的“一切安好”,發(fā)出的那一刻就是千言萬語,相信收到的人自然也會懂得。
伍嚴駿說,心里的牽掛不可能沒有,但是你前面的疫情,其實在報名時摁下紅手印的那一刻就已經作出了選擇。
到武漢的這幾天,領隊蔡輝一直忙著各種事務的協(xié)調,幾乎沒有時間給妻子發(fā)信息、打電話。
“心系隴原,情灑楚鄂。”看著隊員們的表現,蔡輝心里琢磨出了這八個字。
“其實大家還是很關注甘肅的疫情狀況的,都希望甘肅的同事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快戰(zhàn)勝疫情!辈梯x說。
“希望在甘肅的同事們能夠做好防護,壓力不要太大。” 伍嚴駿也這樣說。
“我們會堅持到最后一刻,請家鄉(xiāng)放心!”張旭輝說。
大家都還清晰地記得,隊員郭龍飛的妻子在送行時說:“相信不久,大家都會摘下口罩,看見彼此的微笑!
在蔡輝看來,這是必須要做到的。“會把所有的隊員都平安帶回去!”他說。
戰(zhàn)勝疫情,平安回家!
笑著走,也笑著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