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甘肅·2007十大隴人驕子”揭曉

12月28日晚,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等省領導親切接見了“感動甘肅·2007十大隴人驕子”候選人。
陸浩 徐守盛出席頒獎晚會
本報蘭州12月28日訊(記者白德斌)“感動甘肅·2007十大隴人驕子”評選揭曉暨頒獎晚會今晚在蘭州隆重舉行。詹文龍、岳中瑾、薛永財、鄭學沖、張曉、魏文清、劉玲玲、尹壽永、劉鑫、王長利(排名不分先后)當選“感動甘肅·2007十大隴人驕子”,黎秀芳、李劍英被評為特別獎,馬曉東、張永祥、張江海、楊妙玲、宋海、史錄俊、雷菊芳、馬永祥獲得提名獎。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出席頒獎晚會并頒獎。
出席頒獎晚會的省領導還有劉偉平、蔣文蘭、勵小捷、侯長安、劉永富、羅笑虎、劉立軍、姜信治、蘇志希、咸輝。
蘭州軍區(qū)、蘭州軍區(qū)空軍、省軍區(qū)、武警甘肅總隊領導朱清益、孔瑛、房建國、趙以良、劉巨魁、傅永照也出席了頒獎晚會。
當那一個個樸實的身影、一件件感人的故事在晚會現場的大屏幕上再現的時候,觀眾的心靈一次次被打動,眼睛一次次濕潤:當張曉用輪椅推著母親走上舞臺,當李劍英的妻子捧出用飛機殘骸做成的項鏈,當劉鑫打著手語訴說心聲的時候,觀眾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
“感動甘肅·2007十大隴人驕子”評選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甘肅日報社和省廣電總臺聯合舉辦,11月15日啟動。有208.9萬人次通過網絡、短信以及電話熱線、明信片等方式參與投票。
“感動甘肅·2007十大隴人驕子”頒獎詞(圖)
黎秀芳
從職業(yè)的角度看,這位從醫(yī)66年的軍人創(chuàng)造了我國護理科學的神話;從性別的角度看,這位走完91年人生之路的女性,譜寫了橫跨兩個世紀的青春之歌!黎秀芳啟示人們的實在太多,讓人們仔細回味的也實在太多。需要我們刻骨銘心的不僅僅是學會她的堅強和付出,更要像她那樣,畢生和奮斗相伴,永遠與祖國同行!
李劍英
從“我撞鳥了,準備跳傘”到“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短短的16秒,他完成了從軍人到英雄的飛躍。李劍英壯烈地走了,814戶村民平靜地生活著。在人民與自己生命的天平上,李劍英則再次醒示人們,關鍵時刻,應該如何做出選擇。
劉玲玲
“誰說女子不如男”是人們熟知的豫劇唱詞中的經典。一位土生土長的隴東女子,卻把它演繹得淋漓盡致。其實道理很簡單,只要用心去做,任何一種職業(yè)都不會因性別差異而失去應該放射出的光彩。今天劉玲玲手中焊槍迸發(fā)出的火花,早已勝過昔日花木蘭揮舞刀槍的風采。
劉鑫
殘缺是不幸的,用殘缺重新詮釋完美卻是幸運的。時代給了他們這種幸運。當人們用習慣的目光欣賞舞蹈藝術所表達的喜怒哀樂時,往往對無聲世界跳躍出來的音符感到驚訝,而劉鑫他們獻給臺下觀眾的卻是自信的微笑。這種微笑讓我們所有肢體健全者不得不向他們深深地鞠躬。
王長利
“家和萬事興”這句老話,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小家大家都是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王長利17年來,卻把“難忘的經”念得順理成章,念得有滋有味。調解糾紛,化解矛盾既是他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他工作評判的最終落腳點,兩點之間,他用苦口婆心年復一年地加固著社會和諧的基石。
薛永財
當農民工這個名詞剛剛被我們熟悉,“留守兒童”的概念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是一個賦予特定含義的群體,也是一個絲毫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這位村黨支部書記,憑著對鄉(xiāng)親們最樸實的感情開始破解這個難題。雖然,他創(chuàng)造的不是第一,但可以肯定地說,這種創(chuàng)造的動機和目的卻具有普遍的意義。
尹壽永
尹壽永工作在一個冰冷的世界,卻始終充滿溫情。他給那些已不能感受的逝者以尊重,從而使生者得到慰藉。對他從事的工作,人們談不上羨慕卻充滿敬意,他的事業(yè)與成敗無關,卻讓所有人學會了怎樣寫好只有兩畫的人字。
岳中瑾
變革的時代,社會還來不及用手術刀切除所有的潛規(guī)則,而岳中瑾站了出來,把高超的醫(yī)術和堅守職業(yè)道德做成了自己的名片。他敢于打破潛規(guī)則,亮出光明磊落來,他告訴我們:只有堅守道德的自覺,才能完成對生命的尊重。
詹文龍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驕傲的人,因為他有著科學家的學識和情懷。他在令人神往的高能物理領域做著極其平凡的事情:單調、寂寞,卻樂此不疲。他拒絕了奢華,也就保持了本心。他那行色匆匆的身影,永不停歇地行進在通往科學巔峰的道路上,也讓我們對科學這個字眼充滿了敬畏。
張曉
孝敬父母,本是常情,但在物質利益與道德規(guī)范不斷博弈的今天,總有一些人的作為讓我們汗顏。張曉是對我們內心良知的一種鞭策。面對剛剛跨過未成年人門檻的這位陽光青年,我們有理由相信:社會前進的坐標上,永不褪色的指向必然還是道德的文明!
鄭學沖
原本就來自人民的軍人,與百姓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系,他們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故鄉(xiāng)。鄭學沖在他駐守過的每一個地方都用行動留下了一段段愛民佳話。幫助老人,牽掛孩子,關愛戰(zhàn)士,平平淡淡的小事中卻凸現了和平時期人民子弟兵的責任和本色。
魏文清
鴻雁傳書是古代人們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盡管現在已經是沒有疆界的網絡時代,但鴻雁傳書仍然是欠發(fā)達的黃土高原的一種渴望。魏文清正是一只翱翔在大山之間的鴻雁。他每天都能把人與人之間的思念、囑托和求助以最快的方式連結起來,可能誰都未想到,24年來,山道彎彎的郵路其實也是他用雙腳和對鄉(xiāng)親的愛心編織出來的一條和諧的紐帶。